返回

大明嫡皇孙,开局救活太子朱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1章 心机深沉的布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听罢詹徽的长篇大论,朱元璋被压抑已久的猜忌和恐惧奔涌而出。

    假如李善长在洪武二十一年死了,绝对对是功比萧曹,备极哀荣。

    但李善长太能活了,七十七岁仍然精神镬烁,令六十三岁的朱元璋自叹不如。

    权力斗争历来都是最残酷的,没有一个君主敢于相信

    面前这个俯首称臣的人是真的在俯首称臣。

    李善长必须死,冯胜、傅友德必须死,才刚刚四十出头的蓝玉,更加该死!

    七天后,朱元璋赐死了李善长,随后实施了一场血腥大屠杀。

    在搞死了李善长之后,詹徽、赵勉、张廷兰又瞄准了下一个打击目标

    蓝玉。

    詹徽为人机心极深,极低调。

    朱允熥一直视他为最凶狠最阴险的敌人,现在,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摆在面前。

    他挺身而出,从容说道

    据马和掌握的证据,吏部、户部、刑部、都察院每年从南京造船厂拿走的银子,不下十万。

    以此类推,每年从六大造船厂拿走的银子,总额应在六十万上下。

    朱元璋有两件事绝对不能容忍,第一是谋反;第二是贪污,尤其是这种团伙式贪污。

    短短十年,六部已经一团漆黑。

    朱元璋无比愤怒,但更多的是心力交瘁。

    他问朱标你以为如何?

    朱标道查!一查到底!

    朱元璋已经烂透了,找不到一个干净的,派谁查?

    朱允熥再次挺身而出,爷爷,孙儿推荐三个人。

    说!

    吏部尚书用骞义,户部尚书用夏原吉,刑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则由杨士奇担任。

    骞义和夏原吉都是科举出身,目前在翰林院任着闲职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,骞义在永乐朝长期主管吏部,夏原吉长期主管户部,是朱棣最为倚重的大臣。

    朱元璋对这两个后起之秀本就很是欣赏,都曾召见过。

    他看了朱标一眼,杨士奇是谁?我怎么不知道?

    朱标儿臣也没有听说这个人。

    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,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,在社会底层20年,浪迹江湖,却在贵人的赏识下步入朝廷,成为一代名相。

    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人穷志不短,城府极深,手段高明,可以说是厚黑学的典型,但背后却仍有仗义和忠诚。

    这个人就是杨士奇,他和明朝的另一个风云人物解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。

    解缙名满天下,杨士奇默默无闻。

    解缙进士榜头甲第九名,杨士奇学历只是个私塾。

    解缙情商极低,杨士奇情商极高。

    解缙是天子门生,倍受宠爱。杨士奇自学成才,靠被人推荐才进入仕途。

    杨士奇童年悲惨,父死母改嫁,他作为一个拖油瓶而改姓罗。

    继父罗性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。

    罗家举行祭奠先祖的仪式,杨士奇想起自己故去的父亲,也产生了祭拜的念头。

    他捡来土块,选择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,做成神位的样子,然后郑重地向亡父跪拜行礼。

    这一幕,恰好被继父撞见,从此对他刮目相看,并且告诉他,从今往后恢复他的杨姓,不再姓罗。

    杨士奇慌了神。

    继父说你才八岁,寄人篱下,却能够不忘先祖,可见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奇男子。我有几个儿子,加起来也顶不上你。将来你出息了,稍微照顾照顾他们。

    自此之后,继父着力培养杨士奇,不仅送他上私塾,而且让他读许多私塾里读不到的书。

    可惜好景不长,继父因罪被贬职到远方,杨士奇和母亲的再一次陷入困顿。

    但他并没有气馁,更没有摆烂,而是更加刻苦读书,靠着过人的才学,在县学中谋得一个职位。

    但是很不走运的是,杨士奇把学印给弄丢了。

    这是很严重的事件,是要吃牢饭,甚至要掉脑袋。

    杨士奇脚底抹油,溜之大吉,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。


第61章 心机深沉的布局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